导读前不久,人民日报的一则新闻看得人既痛心,又毛骨悚然——18岁男孩被送到“戒网瘾”学校,两天后死亡。去世之前,他曾遭受了一系列非人待遇:被关禁闭,铐住双手,限制作息和饮食,以及遭受殴打等等。这家所谓的“戒网瘾”学校,居然有着一个响当当的名字:“合肥正能青少年特训学校”其宣称,可以通过隔离封闭式的成长辅导,戒除青少年网瘾,解决厌学、叛逆等成长问题。图片来自@人民日报据新闻报道,这名18岁...
前不久,人民日报的一则新闻看得人既痛心,又毛骨悚然——
18岁男孩被送到“戒网瘾”学校,两天后死亡。
去世之前,他曾遭受了一系列非人待遇:
被关禁闭,铐住双手,限制作息和饮食,以及遭受殴打等等。
这家所谓的“戒网瘾”学校,居然有着一个响当当的名字:
“合肥正能青少年特训学校”
其宣称,可以通过隔离封闭式的成长辅导,戒除青少年网瘾,解决厌学、叛逆等成长问题。
图片来自@人民日报
据新闻报道,这名18岁男孩生前因“网瘾非常大”,被父母亲自送来了这里。
因为“在车上不配合”,机构人员用手铐把孩子铐在了车上,而这些手铐器具,均是从网上购买的。
当晚9点多,因孩子拒绝接受管理,被教官关进了一间名为“静心室”的禁闭室。
同时,双手被铐在禁闭室的窗栏上,由4名教官轮流看守以及“管教”。
不久,其中一名教官发现孩子身体异常,送医后,孩子经抢救无效死亡。
根据尸验报告,死因是高温、限制体位、缺乏进食饮水、外伤等因素引起的水电解质紊乱。
死者生前照片,来自@人民日报
这一惨剧,让我再次想起了一个人:
杨永信。
杨永信是“电击疗法”第一人,最“擅长”用电击的方式治疗网瘾。
他的网戒中心,一度被称为新时代的“集中营”。
在过去的十多年里,无数“网瘾少年”从这里走出去,留下了一生的噩梦。
因为网戒中心里各种极端的治疗手段,许多去过的人甚至患上了精神疾病。
他们长期活在恐惧和压抑之下,好长一段时间都无法正常生活,有的只能依靠药物维持生命。
出自被杨永信“电击”过的少女,武某
当年的杨永信,一度被人尊称为“全国戒网瘾专家”。
正是这样的头衔和权威,给了他难以想象的权力和财富。
2008年,一部7集纪录片《战网魔》,更是把他推上了“网瘾救世主”的神坛。(该节目已被停播)
在那个互联网刚刚普及的年代,网络被视作洪水猛兽。
而那些所谓的“网瘾”少年们,则被贴上“精神病”的标签,成为社会异类。
家长们也几乎普遍认为:
“网瘾”是病,得治!
而这个时候,杨永信出现了,以一个“救世主”的身份创立了一家神奇的“网戒所”。
神奇到,只要孩子进过这个机构,无论之前多么叛逆,都会瞬间变乖,甚至还会向父母当场下跪认错。
无数家长以为抓住了“救命稻草”,对它趋之若鹜。
就这样,一个又一个孩子,被自己的父母理所当然地送进了“网戒中心”,被迫接受“治疗”。
而所谓的“治疗”,其实就是肉体电击+精神洗脑+体罚跪拜。
不配合?电!
不认错?电!
不服从?电!
电到你乖乖认错,不敢有一点反抗为止。
回忆起被电击的感受,那些离开了网戒中心的孩子们,通通用了“生不如死”一词来表达。
“被电的感觉生不如死,像100万根针从脑袋穿过。”
“两个震动得非常快的锤子在敲你的太阳穴,睁不开眼睛,嘴张不开,叫不出来,痛不欲生。”
不止是“网瘾”少年,那些所谓的“早恋”少年、同性恋者,甚至不想结婚的硕士生,都通通被家长送来这里“改造”。
他们无一例外的,都声称自己被杨永信毁了一生。
“人到十八岁,有自己的权力,但有权力又如何?依然走不出这个绝望的地方。”
几年前,当杨永信事件发酵曝光的时候,很多人建议把它改编成电影。
其实类似题材的电影很早就有了.
关于“暴力疗法”,比方说《55步》。
片中的女主是一名精神病患者,因为拒绝配合治疗,被工作人员拖去了“小黑屋”,强制进行违禁药物注射。
伴随着哀嚎声,女主全身抽搐,不省人事。
半夜,被关禁闭的女主想上厕所,但无人理会。
她像一只被圈禁,被遗弃的小狗,在黑暗中被迫失禁,毫无尊严可言。
关于“虐你是为你好”,比方说《总有一天》。
两个顽劣的小孩被送进了一所封闭学校,遭受了变态老师的百般虐待,甚至是性侵。
“这都是为了你们好,这是一种教育方式。”老师这样说道。
于是,所有人都觉得暴力没有问题,所有人都逐渐变得冷漠。
片中的校长和杨永信一样,都自认为自己有支配他人的权力,觉得自己能用任何手段治疗和改造孩子。
他并不觉得自己有做错什么,反而深信自己在做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。
关于“问题家长”,又比方说《寄宿学校》。
一群各自有些缺点毛病的孩子,被家长们视为“问题儿童”,甚至是洪水猛兽。
他们通通被送进了一所诡异阴森的寄宿学校,进行极端式“改造”。
明知这所学校是火坑,家长们却不假思索地,亲手把孩子推了进去。
能改则改,不能改,则宁愿其毁灭。
够不够残忍?够不够疯狂?
跟那些,把孩子送给杨永信电击治疗网瘾、治疗早恋,治疗不婚族的家长们,是不是如出一辙?
为什么孩子会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?
为什么会早恋?
为什么会恐惧婚姻?
是不是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?是不是自己对孩子的关心太少,让孩子缺乏安全感?是不是家庭暴力导致孩子畏惧婚姻?
他们从未想过。
他们只知道,孩子不正常了,那就是有病,就得治,不惜一切代价。
并且,“我这都是为了你好。”
听起来好伟大,可惜所有的“以爱之名”只是个幌子,又或者用错了方式。
首先,他们在掩盖自己教育的失职。
许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,却对他们的内心不闻不问。
在孩子最需要陪伴的时候选择无视,孩子们只能寄托在别的事物上。
而当孩子成长为眼中的“问题少年”,家长们便甩锅给了网络和游戏。
其次,他们在为自己的懒惰找方法。
孩子们叛逆不听话,没精力去倾听、去沟通。
怎么办呢?先揍一顿再说!
揍不好的话,那就丢给网戒所管吧,大不了多花点钱。
他们不关心孩子在网戒所会经历什么,只要回家乖一点,不再捣蛋就好了。
然而,无数血淋淋的事实就摆在眼前,暴力的网戒所并不是所谓的救命稻草,
相反,大多数时候,杨永信们更像是一块石头,不但救不了命,只会把孩子带向更深的深渊。
血的教训,难道还少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