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北京心理咨询网 > 家庭教育 > 规则意识 > 正文

和孩子对话是一门有规则的艺术

更新日期:2021-08-11 13:10:23  来源:

导读和孩子对话是一门有规则的艺术。孩子在交谈时很少是无知的,他们的信息里经常有需要解读的密码,有它自己的含义。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破解孩子话语中所蕴含的密码,就可能使对话变成一个迷宫,绕来绕去找不到出口或是不断地走进死胡同,从而也失去了对话的意义。(不光是亲子之间,我们成年人的对话也同样需要艺术。)...

  和孩子对话是一门有规则的艺术。孩子在交谈时很少是无知的,他们的信息里经常有需要解读的密码,有它自己的含义。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破解孩子话语中所蕴含的密码,就可能使对话变成一个迷宫,绕来绕去找不到出口或是不断地走进死胡同,从而也失去了对话的意义。(不光是亲子之间,我们成年人的对话也同样需要艺术。)

  5岁的南溪第一次去幼儿园,妈妈陪着她,她看到墙上的画,问到“这些难看的画是谁画的?”妈妈感到很尴尬,她不满地对南溪说,“把这些漂亮的画说成是难看是很不礼貌的”一个明白南溪问题含义的老师笑着说“在这儿,你没有必要一定要画漂亮的画,如果你愿意,也可以画简陋的画”……开始了她在幼儿园的第一天。

  我们从这段故事中看到了什么呢?妈妈带着女儿到幼儿园,她似乎没有注意到女儿对接下来要生活的环境有着担心和忧虑,孩子是通过提问来表现的,妈妈只关注到孩子语言表面的意思,却没有试图去破解这问题背后的意义。

  而老师则考虑到了孩子第一次来幼儿园,可能存在的怀疑和担忧,她很容易地从孩子的语言中捕捉到了这样的信息,并且从消除孩子疑虑和担忧的角度给出回答,孩子从老师的回答中感受到她是个安全的大人,便能放心地留下来。

 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遇到一些常见的情景,比如孩子放学回家说“我讨厌我们数学老师,他是个大笨蛋!”家长会说:“你这样说老师,是对老师的不尊重。”“是他不尊重我,他无缘无故冲我大喊大叫。”孩子很委屈。“一定是你做错了事,否则老师怎么会冲你大喊”家长依然判定孩子先犯错。“我只不过借了一张纸而已”,孩子还是希望能得到理解。“你自己一张纸都没有吗?你自己不做好准备,还希望老师对你和气。我提醒过你多少次了,上课前一定要把需要的东西准备好。如果你提前备好,这一切就不会发生……”孩子会撂给你一句“别再说了!烦死了”。

  对话就这样结束。我们家长通常是雪上加霜的那一个。如果这样下去,慢慢会变成什么样?孩子本来渴望得到的理解没有得到,然而还换来批评和指责。慢慢孩子发现自己的情绪不能表达,表达的结果不但得不到安慰,反而会给自己带来麻烦,以后有什么心事都不会告诉你的。

  有些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说跟孩子无法沟通,很有可能是在孩子小的时候,家长没有给孩子创造一个情绪安全的环境,在小的时候,孩子是不懂的,但当自我意识逐渐清晰的时候,他就会知道什么是对自己好的,怎样做才能避免给自己带来麻烦。

  基于以上两个例子,我们要掌握的对话中的第一要诀就是倾听。也许我们以为,只要是在听你说话,那就是在倾听,实际能做到用心倾听的人并不多。我们听的时候总是带着某种成见与某种既定的观点。

  我们无法单纯地听,我们的思想、结论、观念总是会造成阻隔……因此,真正的倾听,是要放下成见,放下评判,感知着你所听到的一切。话语是一种表面的交流工具,我们都知道,同样的词语,句子用不同的语调或表情去表达,意思是不一样的,而当我们带着不同的思想和观点去听同样的话语,也可能听出不同的意思来。

  就像刚才所举的幼儿园例子中,南溪的话在老师和妈妈听来是不同的信息。妈妈听到了孩子的不友好不礼貌,听到了南溪的多管闲事,这或许是因为妈妈本身就对孩子带着成见和担忧,比如怕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得不够礼貌得体,怕老师对自己的孩子有偏见等等。而那位老师则能透过孩子话语的表面,倾听到孩子要表达的真实情绪,担忧、怀疑等等,才能够以匹配的方式给出回应。

  倾听,不只是孩子需要,成年人也需要。当我们和自己的家人、朋友、领导、同事、工作对象交流的时候,倾听也一样能发挥重大的作用。有时候,双方都急于想表达自己,而并不去听对方在说什么,当各自传达的信息都不是对方想要的,就会让情绪升腾。

  比如,“你看我昨天那么晚回来,你都不问问我累不累!”这听起来是在责怪,“没有问我累不累,是你的错。”我们的直接反应就是“我怎么知道你累不累,你累就说嘛,你自己不说反而还怪我!”这很容易也引起我们对这种指责的不满,接下来,他想要的没得到,我们自己也一肚子委屈。那么,如果我们透过话语的表面,去倾听他想表达的意思:我很累,我回来的时候,特别希望能得到你的关心。

  当然,这其实是一种小孩子的表达方式,但你不能期待一个成年人随时都在成熟状态,我们的配偶有时候就是会表现出非常小孩儿的一面给我们,如果我们也以小孩子的方式去接,双方就都不会成长,如果我们尝试着以一种成熟的方式去回应,则可能逐渐帮助对方也学会成熟的表达方式。

  作为妻子如果能听到丈夫实际在表达一种对关心的需要,回应方式就可能变成这样的:哦,听起来你昨天感觉很累,没有得到我的关心很让你很失望,也很生气是吗?接下来,丈夫会怎么回应呢?也许有人会说,凭什么要我对他低声下气呢?明明是他无理地指责我,我没有错,为什么还要去理解他?当你在这样想的时候,你确实就无法倾听了,因为你已经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,这里已经带有着对错的评判,习惯于这样的评判,在与孩子对话时,也是无法做到倾听的。所以,我们先要练习,不带评判的倾听,放空自己的听。只有做到这一点,你才能够在接下来的环节以合适的方式去回应孩子。

  我们最开始的例子中,孩子放学回来说讨厌数学老师,家长马上评判道“这样说是对老师的不尊重”,接下来孩子再说什么,家长都是会带着自己的情绪和观点,无法真正倾听孩子的心声,最后只能不欢而散。我想这应该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。

阅读全文
Cnzz